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详细内容

教育科研

创建学习型社会 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我国人口资源丰沛,但人力资源匮乏,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央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这无疑加快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步伐。创建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必须满足公民的三个层次教育需求:  首先,满足未完成基础教育公民的教育需求。他们需要补充初等教育或职业教育。  第二,满足希望能够继续延长学习的公民的教育需求。这需要高等教育等来完成。  第三,满足已经受过高等教育公民的教育需求。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为满足我国广大公民的教育需求,必须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和教育资源,让受教育者能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创造价值的技能和知识,创建学习型社会,加快实现人力资本积累。  一、必须转变职能,要以人民的受教育的权利为最高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人力资源的投入,并注意区域发展不平衡并对弱势群体有效倾斜。  据分析,我国1950—1970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教育机会猛增及教育机会分配平等化快速推进;第二阶段是1980-1990年代,这一时期则是教育机会供量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共增长。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都与我们的相关政策有紧密联系。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肯定改革20年来,教育改革在大力发展教育规模、选拔精英人才和追求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成绩,但也要看到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平已经严重影响了弱势群体的个人发展和上升流动的机会。例如:流入城镇的15—25岁农村人口中,许多人难以获得正规教育,也不易得到各种非正规、非正式的高中阶段或高等教育。此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滞后,众多的适龄打工子女还不能完全享受到务实可行的义务教育。因此,我们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怀和关爱那些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的弱势群体,鼓励社会和民间共同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的教育,掌握技能提升人力资本价值。  二、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首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其次,逐步实行开放入学、灵活入学制度,建立学分转换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度;再次,鼓励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和释放各种社会和民间资源,允许市场竞争机制和私人资本注入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教育,并依法予以规范;同时,做好制度安排,国家可以建立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经费所得税抵扣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需求。  三、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我国以世界科技发展和世界经济走向为参照,全面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的国家创新体系,即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知识创新系统;以科研机构和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系统;以大学和中介机构为核心的知识传播系统;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运用系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的引导和监管系统。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和政府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科技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把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具有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党政管理人才的摇篮。  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技术、资本、管理和人均资源,都不占有优势,惟独有丰富的人口资源,把人口资源变成人力资源是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当前,实现以人为本,发挥我国独特的比较优势,创建有特色的学习型社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