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详细内容

教育科研

学习型社区——关于终身学习的一个社区模型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1999年10月底,台湾学术界召开了一次“学习型社区学术讨论会”。该会议的主题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教育的核心与宗旨,正在从教育转向学习,从教育研究转向学习研究。这种转向,给我们带来诸多的思考,其中最直接的,是如何预测社区教育的未来与发展。社区学院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起源于社区研究与教育研究的交界处,常常被列入社会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视野。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推广,网络把社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给社区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评价社区教育的功能。由于未来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除开其物质的一面外,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时空,将给我们带来新的生存和工作方式,而支持这种生存与工作方式的基础,是学习或者说是学习形态,即终身学习。所以,考察未来社区教育的视点,必须聚焦在学习型社区上。     21世纪个人与国家、社会连接的最切近的纽带,可能是社区。因为随着办公个人化(在家办公)、学习远程化、购物电视化、交往信息化,人的精力一大半耗费在虚拟的屏幕上,人际面对面的交往,主要是在社区。个人与现在所谓的“单位”“团体”“组织”“公司”的关系松散了,与国家的联系简约了,与社会的接触淡化了,与社区的联系却紧密了,个人的生存和生活对社区的依存性加强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大学的现实责任感与大学的传统批判精神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这是大学批判精神留给未来的课题,也是重建大学批判精神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个人因为忙于求生,可能是一天中只有8小时呆在社区的居室内,那么到了21世纪,一个人一天中可能有多于2/3的时间在社区内。     到了21世纪,长期形成的国家行政系统或企业准行政系统的纵向管理体制将趋于弱化,人们将面对两个社区:一个是真实的物质社区,一个是虚拟的网络社区。随着网络基础设施进入每一个家庭,人际关系呈现出既更加接近,又更加疏离的状态。说更加接近,是指就空间而言,网络上无地域、无种族、无宗教、无身份、无贫富界限,在构造人人平等的社会意识上,屏幕取代了一切。     就时间而言,信息网络上光子传递的速率几乎为零,容易实现人际瞬间沟通的效果,社会中人际互动将更加灵敏,最后全球成为一个村落,社区压缩成一个几乎没有维度的点。然而这种快捷,却造成了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减少。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理性的工具淡化了非理性的情感,数字的脉冲取消了生存的乐趣。“数字化生存”的结果是,人类情感领域普遍的东西,人的体态语言,人的真实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具体的行为方式失落了。     因此,“数字化生存”中的冷漠和僵硬,可能导致社会虚拟化、人际疏离化和孤独化;“数字人”可能导致人类需求公式化,导致精神疾病增加和心理健康恶化。也许,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数字化的恶果。于是,为了摆脱虚拟社区中精神的寂寞和孤独,为了释放虚拟社区中积累的紧张和压力,人们不得不向真实社区寻求物质与精神寄托。     社会是由众多社区系统化、整体化构成的。21世纪社会的发展,将具体为社区的发展。国际上所谓社会控制论的研究,无不与社区息息相关。在这个意义上讲,社区的发展和稳定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前提。而社区教育对于弥补由于网络技术带来的种种社会缺陷,对于社区的控制和管理,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1995年在泰国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社区教育大会通过的《社区教育宣言》指出的:(1)没有社区建设就没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一个强大的社区能医治各种社会疾病;(3)良好的社区教育能够加强社区建设;(4)社区教育与社区文明、社区管理共同构成未来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动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